热点专题
 

【太极课堂】杨氏太极拳的守桩对练功课

世界太极拳网 2017-12-12 15:15:46

  守桩是推手之前的对练功课,在技击中有助于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以静待动,对练守桩还能在推手中增强“舍己从人”和“引进落空”的信心。守桩有守桩的技法,练就“下有落地生根”之势,练就“上有不倒翁”之法。

  
守桩的第一阶段
守桩的第一阶段


   守桩的第一阶段功课:以正身弓步(半年内的弓步低架大步一点,半年后的弓步适当高架小步一点,视守桩功夫深浅而定)站稳,通过松腰落胯、松腰塌胯或松腰托胯或松腰挺胯守桩,达到“推不动”的训练目的。对方喂劲推按我胸膛,胸膛自然成为听劲部位,我双手抚摸对方肘尖也成为听劲部位,我手掌在这个阶段只能听劲,不能用为抓握抵抗对方,因为守桩功夫是练在腰腿上,不是练在手上。这个阶段的对练规则是对方贴手后才推按的,但我也不能过于大意,要养成意接在先的习惯,只要对方手指接触到我胸膛的瞬间,我就意想后脚跟接住其初始动作,是为意接;只要对方手指接触到我胸膛的瞬间,我就意想后脚跟接劲,后腿为虚。当对方还没用力推按,我接劲之意在先。对方开始用力推按了,我后腿由虚变实,腰、胯、腿、膝、脚的松沉劲力要在对方推按力之前用上接劲化劲。这个阶段的守桩化劲,是较为直线的把对方劲力卸往后腿脚跟落地,所以不免产生相顶的劲力,这是正常的过渡性练功。除了松腰托胯的守桩练法之外,其余守桩练法要尽量保持腰部的松、直、沉,不要有前俯后仰的腰散胯懈拳病。哪种守桩练法都要尽量做到脚有根腿够力,可以适时适量恰到好处的脚趾抓地。注意放松踝关节,前脚不能内侧掀起,后脚也不能外侧掀起。

   有助于弓步守桩的练法与要领是这样的:1、前脚内碾一点,有利于前腿落胯。2、传授我杨氏太极拳108式小快架的“二大爷”老师说:“后脚内碾30至45°是有为了裹裆合胯,这样能稳脚根增腿力。”所以初学者自查一下,弓步后脚是否练到了裹裆合胯。3、后实脚底或前实脚底吃劲较大时,可以恰到好处的脚趾抓地,这样也能稳脚根增腿力。4、练到肉骨分离,那会提高守桩的功效。在某种情况来说,肉是虚,骨是实,肉骨分离了就会使对方劲力作用不到我的实点。5、练到肉降骨伸,也会提高守桩的功效。肉降骨伸了,说明提高了松沉和骨架支撑的层次。6、练到对应部位的虚实分清,也会提高守桩的功效。比如胸膛为虚、胸椎背部为实,所以我的“二大爷”老师对此说:“胸膛似棉花,脊背如弹性钢板。”7、虚胸实腹的气沉丹田,也会提高守桩的功效。气沉丹田能降低人体重心,有助于下盘稳固;又能使气力相合,有利于产生整体劲。

  
守桩的第二阶段
守桩的第二阶段


   守桩的第二阶段功课:以正身弓步(半年内的弓步低架大步一点,半年后的弓步适当高架小步一点,视守桩功夫深浅而定)站稳,通过松腰落胯、松腰塌胯或松腰开胯等法:守桩,达到“推不着”(让对方推不着我的实处和重心中线)的训练目的。以右弓步为例讲解:这个阶段的对练规则也是对方贴手后才推按的,只要对方手指接触到我胸膛的瞬间,我就意想后脚跟接住其初始动作,是为意接;当对方还没用力推按,我已接劲之意在先。对方喂劲推按我胸膛时,我胸膛为虚如棉花柔软又肉骨分离,这样既能听准对方来力用劲又有利于化劲;胸椎身背为实如弹性钢板,是虚中有实的待命谁备状态。我双手抚摸对方肘尖辅助听劲。对方开始用力推按了,我后腿由虚变实,腰、胯、腿、膝、脚的松沉劲力要在对方推按力之前用上接劲,这样能较好的收劲于脚,是为劲接,亦称脚接。如是前腿先落胯后扣胯的化劲,接着就要松腰的边沉边往右转。如是后腿开胯圆裆的化劲,接着就要松腰的边沉边往左转。边沉边转是一组或化或先化后发的动作,不要理解为同一精准时间的沉转动作,而要收劲于脚、沉到脚跟为先,顺势转动为后。再有要恰到好处的顺势转动,转少了,还有劲未化完会造成顶势;转多了,会造成丢势影响到下盘的稳固和给对方带来借机势。

   这个阶段的守桩,有弓步的边沉边转,也有弓步变成半马步的边沉边转,有些初学者可能提问:哪处是弓步变换半马步的下盘重心中线啊?身体重心的调整随拳变化而定,呆板的说准下盘重心中线是不实际的,可参考大致的位置,就是在弓步时会阴穴垂直线与半马步时会阴穴垂直线的动态区间中点,根据虚实变化在架势会有少许调整,守住了下盘重心中线就能稳桩不失重。

  
守桩的第三阶段
守桩的第三阶段


   守桩的第三阶段功课:守桩第一阶段的“推不动”和守桩第一阶段的“推不着”,对练规则都是对方手贴胸膛后再推按的,守桩第三阶段的对方是可以断手推按的,这是不同于守桩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之处之一。守桩第三阶段是以高架小弓步、高架小半马步、开立步、站立步守桩的,下盘底面积较小,守桩难度相对较大,这是不同于守桩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之处之二。守桩第三阶段的对方可以定步断手推按,也可以进步断手推按,守桩者当然可以积极性的退步应对,就是退步稳重的顺势而化,不是消极性的失重退步,这是不同于守桩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之处之三。有了定步守桩的基础,进阶对练就是化桩了,这是守桩第三阶段功课的特点。守桩者不要倚桩功逞强犯顶力之病,太极拳技击名家杨少侯先生说:身体不僵滞,不扎桩,实腿能转,虚腿能走、能踢,不要误解桩功之根。我的 “二大爷”老师说:“练时有根,用时无根。”一层功夫一层理,先练定步的“落地生根”,后练活步、行步的“去除己根”,从“有根胜无根”到“无根胜有根”需要一段练习、体悟的过程。太极拳名家王壮弘指明:“‘有根即是无根,无根即是有根’。一个平底的茶杯有根,一个圆球无根。如果根的作用是稳定的话,圆球八面圆转而不倒,所以无根反如有根般稳定。茶杯的稳定有范围的限制,超出范围便如无根般倒下。太极拳舍己从人,根是活根,是‘无根之根’”一些人练了几年太极拳而“脚下无根”,这样何以接劲、化劲、发劲?这是练法不对。但是练了“落地生根”几年仍未进阶到动态活桩,就会有或多或少犯顶抗的拳病,亦是练法有误。

  
守桩的第四阶段
守桩的第四阶段


   守桩的第四阶段功课:在守桩第三阶段的规则练法上,由对方定位推按胸膛改为随意向前推按胸、肩、腋窝、腹、肋、髋骨部位和扒肩背、扒腰背,这样对练增大进阶守桩的难度。“上虚下实中间灵活”是守桩第四阶段的重要练法。“上虚”是以上身之虚应对方手推之实,受推部位以松活变化不让对方推到我的实处。“下实”是不因对方推我上身哪个部位而影响下盘稳固和平衡,要始终脚有根腿够力,体现 “不倒翁”的动态稳定功夫。“中间灵活”是以松腰松胯的顺势变化来引领协调身体守桩化劲动作。

   不少人应对前推胸膛没问题,应对后扒肩背就出现轻则站不稳重则失重跌出去了,这是守桩的实际问题之一,所以在此介绍应对扒背的练法与要领:1、对方推我的双手伸出还没到我肩背时,我以松腰、落胯(指承载体重七成的前实腿)、塌胯(指承载体重三成的后虚腿)的正身弓步准备到位待扒。前腿胫骨垂直于地面,脚跟吃劲七成,脚掌吃劲三成;后腿髋、膝、踝节节贯串的松开伸直,脚跟吃劲六成,脚掌吃劲四成。2、对方推我的双手接触到我肩背的瞬间,我意念肩背与前腿脚底上下贯通的接劲,换句话说,就是意念对方把双手接触到我肩背的一点劲力卸到前腿脚底地面。尽管此时对方还没出较大劲力来推,我是要以接触对方双手的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听劲和肩背接触对方双手的听劲,早一点吃准对方欲来劲力,大意不得,但也不用过于紧张。3、对方扒我肩背的双手开始出大劲力时,我松腰后腿塌胯、托胯下沉撑脚的同时前腿落胯撑脚,此时是身体垂直松沉之势又是前脚底撑胯之势。对方扒我劲力加大一点,我就下沉多一点、前脚底撑胯劲多一点、后脚底撑胯劲多一点、肩背往前虚让一点(腰部沉直为实,胸椎稍弯为虚);相对吃劲受力而言,是前脚实后脚虚的态势,要尽量做到恰到好处。再有越是吃劲受力,越是要注意加强檀中穴、腰椎与会阴穴垂直于地面,腰的塌而沉力不够、腰不正直是守桩的较大拳病。

   作者简介:

   陈雄,在广西钦州人民广播电台退休。1986年至今,先后得到太极拳名家林墨根、松绪金等三位老师的悉心传授,系统学练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功、115式拳大架、108式小快架、124式太极长拳架、刀剑套路、单练和对练功法、推手、接手、散手等,成为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1996年1月被四川省推太极拳推手研究会聘为副会长。1999年10月在河北省永年县第六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比赛会上荣获三等奖。2003年5月经过考核取得中国武术六段证书、证章。2011年,陈雄老师作为优秀太极拳人物之一收录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发行的《中国太极拳大百科》书中 。2012年,钦州天行健太极拳俱乐部聘陈雄老师为教学导师。2000年以来有87篇介绍太极拳技艺的文章在《太极》杂志、《武林》杂志、《中华武术》杂志、《少林与太极》、《武当》、《武魂》、《搏击》杂志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