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论太极拳之以内养外

刘一隐 2011-2-14 16:10:54

  太极拳者,自然之法成,是为以拳而演绎天地运化之道,时人若得之法,乃祛病、体健、延年、益寿。

   人生于世,莫不以健康为道。观国之内外,习太极者之众多,然于其中性命根基收益者甚少。习拳之多载,而体之不健,腰、腿、心、血诸疾时侵于己而因之不明。更有初习者之众,以技击、劲力为荣,伤于己而心不知,待事者至此则悔之晚矣!

   余于幼年修习禅、密心法至今,时年与太极结缘,虽拳之粗拙,幸略有所得。余以为:习太极者,旨应以祛病延年为要,于拳理应有所知,于理处践行,方到彼岸.凡事不明理而行,其如竹篮打水--空必至矣!太极拳理者,诸门宗于各有其论,但多以论之技法为重。余于此另辟一径,试以此阐明太极与性命攸关之寓义。

   论于大——

   以古圣贤之论,世者所成,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谓曰无极;一者谓曰太极;二者为之阴阳;三者,是曰三才,为之上、中、下是也。故拳之谓太极,于其内涵之要,实乃以拳术而演绎天地运化之机是也。 

   天地运化之机何以为是?

   古人曰:天地之机,在于阴阳之升降,一升一降,太极相生,相生相成,周而复始,不失于道,而得长久。天地行道,万物生成。《黄帝内经》有言:“气之升降,天地更用也。升己而降,降者谓天;降己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天地运化之机,乃天地之交合,气行于天地之间是也。

   论于小——

   太极者,衍生阴阳。以古圣贤之论,人之所成,乃形与神为之表里。神者,形之主;形者,神之舍。形中之精以生气,气以生神。《黄帝内经》有言:“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在外——曰形体。谓之形体,非单指人之躯体而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血、肉无一不在其中。

   在内——为神意。谓之神意,亦作思维讲。古称之为“精神活动”。《黄帝内经》有言:“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若于生理,则谓曰人脑之特殊功能是也。 

   人寓之生命,乃于内外相合之故,而成于内外相合者,唯“气”是也。《黄帝内经》有言:“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淮南子--道原训》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故于人体而论,神主意,意帅气,气引形。人体之神与形体活动乃为“气”所充养。

   太极拳者,为意、气、形三者之共用,内外相合互为表里、渗透、促进,相得益彰。《易筋经》有言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练有形而弃无形,则更不可。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依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紫清指玄集》中说:“心者,气之主;气者,形之根;形者,气之宅;神者,形之具”。故习拳成者,须以气养形,以内养外是也。

   内者,寓神意,谓之“主人”;外者,曰形体,谓之“店舍”。若坚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塌,即须筑基是也。筑基者,当以心性为之浇培。故以内养外者,调养“神意”为之首要。

   然神意视之不见,何以为养?古人有曰:精化气,气生神,气足而神自明,气虚而神自衰。故调养神意,当以练气为之首要。 

   气者,非指人体呼吸之气,《紫清指玄集》中说:“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人体呼吸之气,若论于道,谓之后天。谓生神者,乃为先天之“气”也。

   不得先天气者,切不可勉强使后天之气降沉丹田。丹田者,唯呈先天之气,谓曰先天气之“炉”也。若勉强使后天之气降沉丹田,势必误入歧途,下部发痔疾肠疝之类病疾。

   先天气之采炼,国之中华法门众多,事者当选于己相宜者为之。为众之方便,时将太极祖师张三丰先天气之采炼节选于此,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安定、气息平和,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 先天气之采炼,法唯凝神调息,调息凝神。息要注入丹田气穴,神要注入丹田气穴,两者形影不离,一出一入,故曰“心息相依”。张三丰说:“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阴蹻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合于气穴之中也”。

   调息者,乃用后天之气炼出先天气是也。“但知即日动止间,一物相处常团圆”。即待丹田有“物”,即先天气到时,自然真气由尾闾穿夹脊,升泥丸,下鹊桥,过重搂,至绛宫,落入下丹田,是为河车初动,为炼精化气小周天是也。

   气者若成,即行炼气化神之功。

   张三丰说:“入定坐下,闭目存神,使心静息调,即炼精化气之功也。回光返照,凝神气穴,使真气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既是炼气化神之功”。 待神意有感,于此行拳乃为以内养外是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

   养外者,初当以行拳之时,自然而然,以呼吸为之配合。太极名家陈炎林言:大抵在盘架子时:收手为吸,出手为呼;升为吸,降为呼;提为吸,降为呼;开为吸,合为呼;动步转身及各式过渡之时,为小呼吸。小呼吸者,即呼吸不长,又呼又吸,而含有稍停息之象也。在推手时,按为呼,挤为吸,捋为吸,棚为吸。诸如此类。 

   行之熟练,即以后天之气引动先天之“气”,再若行拳,方始于以神主意,以意引气,以气引形,得入太极状态。时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天、地、人合一而事于混沌,阴阳不调而自调。时而久之,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