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太极拳申遗不过是打一场“名利”太极

世界太极拳网 2011-1-30 16:42:06

  “太极拳作为中国原创、独创的能够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文化形态,绝不能被他国贴上标签归为己有。”河南省政协委员逯效颦19日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称,“太极”和“少林”是中国两块并驾齐驱的金字招牌,中华太极拳应致力“申遗”。

   笔者不反对太极申遗,但我很担心,如果真的搞太极申遗,会不会是做无用功?因为申请世界非物质遗产的条件之一是申请项目“处于濒危状况”,这也是一些专家认为汉字不可能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同样道理,全球练习太极人数近3亿,这能算“濒危”吗?申遗能成功吗? 

   让笔者疑惑的是,促成逯委员主张太极申遗的一个因素之一是韩国学者提出了建议,建议韩国将“太极和武当”申遗。韩国人向来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笔者已经见怪不怪了,奇怪的是,从“端午申遗”开始,我们处处落在韩国人之后。韩国人的想法虽然不厚道,但却一次又一次地警醒了我们,只是在这短暂警醒之后,我们的保护意识又会习惯性地陷入沉睡之中,需要再一次地警醒。保护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状态如此难以打破,悲哀莫过如此。 

   这真是文化上的“鲶鱼效应”——韩国人不鼓噪,我们便熟视无睹。当然,我们也不是什么申遗项目都不重视,很多项目还是很“重视”的,只要“申遗”能够沾上旅游经济的边,一般都会“高度重视”。去年的新闻称“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等六个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果喜人,耗资多少呢?十几亿元人民币!其中崀山“申遗”共投入4.5亿元左右。(数据见2010年8月14日新华网,《丹霞的“申遗账本”》) 

   热衷风景名胜申遗,疏于文化申遗,无非是认为风景名胜的经济产出更高,从这个角度看,笔者毫不怀疑,在某些人眼中,将陈氏太极创始人的家乡“陈家沟”申遗可能比太极申遗更靠谱,更有吸引力。当然,也不是说这种局面得到改变,一旦我们的文化申遗也办得热火朝天,就值得高兴,我们的“申遗”包含太多“申利”的意味,设若只是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而申遗,设若以现有的“申遗搭台,经济唱戏”套路搞文化申遗,笔者觉得这样的文化申遗意义也不大。 

   韩国学者的建议会不会落实为行动,还未可知,即便落实为行动,他们的太极申遗是不是针对太极拳申遗也很难说,有可能是指为太极文化申遗。也许,这所谓的“抢夺遗产”不过是虚惊一场,但我们完全应该借此契机反思我们在弘扬文化方面的不足。笔者所在城市的孩子,学空手道的比学武术、学太极的还多,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未必人人都愿意回答,因为很多成人都认为这是伪问题。甚至有人可能会气愤地反问:为何一定要学太极的比学空手道的更多呢?追求这个是不是有病啊? 

   要改变现状,我们需要在申遗之外做得更多、更好,不要眼睛里只有“名利”二字。并不文化的太极申遗呼吁,希望不是一场闹剧。